干貨!完整的互聯網產品設計分析思路。
相信你肯定有這樣的困擾,很多交互設計師特別是新手設計師,常常會出現接到一個項目需求不知道該從何下手的情況。比如以下兩種常見場景。
“項目需求是業務方的幾句話描述,我們只能了解他們一些零零碎碎的想法,沒理解到本質需求就開始畫界面,然后不斷的隨著他們想法的轉產而反復被動修改交互稿…”
“已經畫好完整的demo稿,交互看著似乎能做的只是根據demo做細節優化和完善,做著做著就迷茫了,設計的價值到底在哪呢?”
這些情況要解決的關鍵還是在于理清客戶的思路,本文主要是根據個人在各個大大小小的項目中總結而來的一套做設計分析的參考思路,應用于常規的項目場景基本是夠用了。
一. 確定頁面的類型
開始講分析思路之前,先需要考慮你的頁面屬于什么類型的頁面。 不同的頁面類型,思考的側重點不同,分析思路也會有所差異。
我們平常會涉及到的主要頁面類型有以下幾類:
1、導航型頁面:側重用戶路徑引導和流量分發,往往會帶有較強的運營性質。有存粹的入口型,也有根據不同強弱需要使用一定的核心內容作為入口,引導用戶進一步探索的半消費式的入口型頁面,如很多國外電商的首頁 freepeople。
2、消費型頁面:側重讓用戶能深度沉浸的瀏覽頁面內容,如京東商品列表頁,花瓣瀑布流內容頁。
3、任務型頁面:側重讓用戶順暢高效的完整一系列操作,達到某個明確目的,如訂機票頁面。
當然,也會有多種類型混合起來的,比如1+2成了天貓首頁。本次總結主要是針對1、2頁面進行分析,任務型頁面的分析思路會比較不一樣,今后在詳解。
二. 前期分析思路
阿里的五導家ThinkFlow就提出了:“在公司中作為職能部門的UED團隊,需要站在用戶的角度思辨業務,通過服務內部客戶進而服務我們的最終用戶,用設計專業幫助業務成功,與業務一起成長”。本文的主要分析框架也是從五導家的思路按需細化&實踐演變過來的。
五導家分析階段的主要思路
分析的詳細步驟如下:
1. 挖掘業務(市場)本質需求
2. 洞見用戶需求
3. 確立設計目標
4. 解決方案發散&收斂
5. 解決方案落地到頁面中
一. 挖掘業務本質需求
“產品經理說的話 ≠ 業務訴求”——重要的話放前面
1. 了解項目概況和目標
這一步主要是跟需求方不斷的去聊去了解,基本的問題如下:
a. 為什么會產生這樣的需求?目標是什么?(一定要深問,可參考“五個為什么分析法”)
b. 業務方針對目標提出的解決方案是什么,具體是怎么想的?是否還有想要解決的問題沒想好方案的?
c. 該業務經驗性的特點有哪些?是否有數據或報告。比如,產品/品類特色是什么,何種內容轉化高點擊好…
b. 業務后續規劃的藍圖是怎樣的?
以上為初步溝通的4個基本方向,通用于各種項目,具體可以根據項目具體內容而拆分成很多個小問題,具體執行就需要考驗設計師的溝通能力了。
Tips: 跟需求方溝通挖掘需求,最重要的注意點是需求方對我們來說是快速了解行業現狀和市場需求的絕佳伙伴,所以要更多的聊這些,而不要很快就陷入頁面具體細節的討論。(如果需求方主動要說,可引導至挖掘背后目的是什么,為啥要這樣做,具體表現形式可以后面在細化頁面時再考慮)
當把這些問題一一問完之后,基本就能對你的項目方向有個基本了解。
2. 挖掘業務本質
部分設計師會在做完上一步之后就立即著手去想有啥更好的解決方案、具體怎么設計了,有些時候這會讓思路停留在比較表層的階段,后續的解決方案也會很受業務側想法的限制,如果對方想得不夠深那最后出來的解決方案也會停留在一樣的層面。
設計師若是想要進一步挖據,獲得自己更深層的見解,這就需要想辦法再往大往深一步去提問去思考了。
a. 定位的主要目標用戶群體是誰?選取得是否合理?為他們帶來的核心價值是什么?為公司帶來的核心價值是什么?
b. 整個業務流程是怎樣的?盈利模式是什么?
c. 市場/行業情況怎么樣?未來的趨勢呢?
d. 競爭對手是誰?我們跟競爭對手相比核心競爭力在哪里?
e. 我們的核心策略方向是否真的有效,發力重點是否合理?
你可能會問了,具體要怎么做出判斷呢?更多時候不是要我們絞盡腦汁去想答案,更多的是靠得到盡可能多的一手資料,參考在行業深耕了多年的行家們的見解之后才能權衡來的。根據個人經驗主要有如下2點:
1、找到對的人聊
這點應該是要根據需要了解的信息目標去溯源,聊的人應該不限于產品經理,比如什么類型的內容更受歡迎去問運營也許會獲得更多信息。
2、找到具有說服力的資料
數據資料:線上頁面售賣情況、點擊數據分析、已有用戶群數據概況、后臺用戶意見反饋; 與目標群體有重合的頁面相關的購買數據、行為數據分析… 核心在于去發現某些固有模式(eg.日用品用戶周期性的復購同款商品)和定位問題(eg.絕大多數用戶只加購卻始終不下單),然后去找背后的原因。
可靠的報告:行業報告、經驗性的總結、相關的用研報告。 到行業(電商)資訊網站、數據網站、博客搜索,行業網站如:億邦動力、天下網商、艾瑞網、199IT、企鵝智庫、易觀國際..;UED博客類似的項目總結如:騰訊、阿里系列UED;用研團隊相關的輸出沉淀等等。這點更多的是去驗證大方向是否合理,比如服裝的市場趨勢越來越個性化、用戶群愿意花錢去獲得****的形象彰顯獨特,如果大的戰略卻是主打低價爆款,明顯就不對了。
二. 理解用戶訴求
根據前面的分析,我們已經明確了目標用戶是誰,接下來就要找到目標用戶的主要訴求。這時候需要我們盡可能去多一點了解用戶的方方面面,盡力發揮共情能力去理解體會用戶真正的痛點和深層次的需求。
某用品商要制造一款家用鉆孔機,繼續往下深挖用戶訴求:
“用戶需要的并不是一臺鉆孔機,他們需要的是墻上有幾個孔”
“用戶需要的并不是墻上的幾個孔,他們需要的是墻上顯示家人照片”
“用戶需要的并不是掛了照片的墻,他們需要的是一個更溫馨生動的家”……
聚焦到最深層次的需求,也許到最后你的產品從一臺傳統的鉆孔機變成了嵌在墻上的一個電子相冊,說不定還能自動更新、可交互~~ 不管最終的形態是怎樣的,都是更能打動目標用戶的~
理解用戶訴求的具體操作方法非常多,工具不重要,重要的是能真正獲得洞見~~ 不同情況下需要設計師根據經驗把控了~ 個人經驗包括但不限于:
a. 用戶角色+場景窮舉,再結合業務的核心價值(業務訴求分析時已經得出)對進行優先級排序,獲得典型場景。
b. 用戶需求&痛點收集,可參考KANO模型(基本型需求、期望型需求和興奮型需求)判斷痛點待解決的級別。
c. 定位用戶訴求背后的潛在訴求。(“我要找到靠譜的設計師幫我設計房子”— >“我想實現理想中的生活方式”)
d. 用戶體驗地圖,結合數據分析和用戶意見反饋(適用于整個流程分析)
e. 同理心地圖
獲取方式更多樣,比如:直接找類似用戶訪談; 潛入用戶圈子看他們在說什么,記錄下來(社區圈子、問答平臺),follow資深型用戶; 看用戶對競品的評價和吐槽;后臺用戶意見反饋收集整理… 通過這些手段,基本上能有一個比較生動的用戶形象呈現在你面前了,這時候就可以回到最后的輸出:
1. 典型用戶場景(包含用戶關注點和用戶痛點)
2. 用戶主要訴求和潛在訴求
最后結果看似簡單,但經過前面的那一輪分析,做起來會明顯更具有指導意義,跟需求方說起來也明顯更有底氣。
三. 設計目標確定
當業務訴求與用戶訴求都已經明確之后,我們會發現事情漸漸變得明朗起來。拿著市場需求和用戶需要以及業務原本的需求來對一對,市場趨勢和用戶需要也更加明確。
此時,我們已經可以判斷之前需求方提的目標是否合理,如果有補充和調整就可以提出跟需求方進行商量了,而且此時的商量應該是有理有據的,一般情況下,給出收集的實際情況,需求方應該會給出判斷,是否可以作為本期目標或其他階段的目標。
經過溝通,可以提煉出業務目標:
通過「某策略」,幫助用戶實現「某價值」,以完成「價值變現」
如“通過「讓用戶方便有趣地展示家庭相冊」,幫助用戶實現「家的溫馨感」,以完成「更大的市場占有率」”。
業務目標中,判斷設計這一步可以完成的是什么,這便是設計目標。比如以上案例,設計目標就可以定為1.讓用戶方便的展示家庭相冊 2.讓用戶在展示的過程中獲得更多樂趣。
四. 解決方案發散與收斂
解決方案的發散關鍵在于要緊扣設計目標,同時又不脫離用戶角色??砂言O計目標具象化成幾個關鍵詞,比如周期性回訪、加強信任感、新客轉化…等,然后圍繞具體問題具體發散解決方案。
1. 核心問題聚焦-發散分析。依據分析得出的設計目標和設計策略,圍繞得出的結論點來不斷細分和發散。
2. 細分用戶類型和場景分析。如:細分新老客、帶目的1的用戶和目的2的用戶,他們的用戶場景和具體訴求。
3. 按流程步驟分析。當涉及頁面流程較長時,可以找到用戶幾個關鍵的流程節點,使用漸進流程節點分析,如下方案例分析買手機的用戶:
4. AICDA五步分析:引起注意——產生興趣——建立信任——刺激欲望——促使行動。這套分析思路比較適用于營銷活動類的頁面。
更多可參考的方法:
– 頭腦風暴/無聲頭腦風暴
– 用戶行為理論分析
– 五個WHY分析
– 用戶體驗地圖
– 服務藍圖
– SWOT分析
進行完發散之后,就可以跟業務方進行一輪溝通評估,通過評估的基本就可以留下作為最后要落地的解決方案了~~ 具體評判維度可參考以下2點,
1. 可行性評估,運營成本、開發可實現性
2. 價值評估,判斷最能輔助目標達成的方案、投入產出比
五. 方案在頁面中落地
這一步是所有設計師都在花大精力做的事情,基本步驟都大同小異,已經有非常多的文章寫過,本文主要講分析階段的思路,有更多疑問想了解或者打算開發自己的產品可以隨時咨詢我們。